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站
科研处
 本站首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科建设  下载中心  信息公开  学术活动  党建专区  学报编辑部  秦创原专栏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新闻通知>>新闻动态>>正文
科技处2014年工作要点
2014-02-28 10:20  

根据学校工作总体安排部署,2014年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以评建为中心,以申报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重点,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积极争取与企业、行业的横向合作项目,实现科研立项、科研成果数量稳步增长,建设2-3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与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科研服务人才培养,全力做好评建工作

顺利通过教学合格评估是今年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压倒一切的大事。科技工作要围绕这一中心,对涉及科技方面材料进一步完善、查漏补缺,全力做好迎评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科研服务人才培养,尤其是做好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毕业论文源自教师科研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条件转化为教学资源等方面工作,让科研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积极积极推进科研基地与教学基地的共建,力争到年底,每个院系建1-2个教学科研基地。

2、积极筹划,做好专业硕士学位试点申报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联系、积极汇报。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信息,提前做好专业硕士学位申报论证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广泛调研,积极学习借鉴已试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按照产教结合、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相衔接的思路,做好我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

3、启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2011计划”是教育部继985211后,推动高校创新发展又一重大计划。根据“2011计划”及我校“三服务”办学思想,今年计划成立2-3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召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制定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政策,在条件保障、机制体制创新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能力。

成立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小组,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现有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对现有申报材料进行充分论证和修改,全力做好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

4、凝练学科方向,全面推进人人进学科

一是各院系要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及服务地方需要,凝练学科方向,形成本院系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人人进学科;

二是充分发挥学科、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作用,围绕学科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三是对核心研究问题研究项目进行年度检查,发挥核心问题研究项目在学科特色凝练上的引领作用;

四是在建设好农业资源与环境、陕南民间文化两个优势特色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平台建设论证工作,争取成立“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筹备召开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五是加强对科研平台的考核与管理,各科研平台负责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把科研平台工作落到实处。

5、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

项目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各院系要高度重视,分管科研主任要结合本院系实际,精心谋划,广泛动员,积极做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尤其要做好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教授、博士、学科学术带头人要带头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从今年开始,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申报纳入学科学术带头人、平台负责人及院系年度工作考核。对于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项目负责人予以补助奖励。

各院系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联系,开展项目对接,积极争取横向项目,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各院系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的指导。对于申请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的,学校将邀请校内外专家从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指导;对于申请校级项目的青年教师,学校实行专家意见反馈制,各院系分管科研主任也要积极组织力量,实行一对一指导。

7、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工程,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一是积极组织科技成果奖申报。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对科技奖的申报还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样的成果可以报奖,影响了成果奖的申报。各院系分管科研主任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积极帮助教师筛选、包装成果。同时,要邀请校内外专家,从报奖材料的收集撰写、创新点的提炼等方面予以指导。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百名专家学者下基层”活动。今年暑假,各院系要组织开展“百名专家学者下基层”活动,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基层筛选项目,推广成果,服务地方。

三是加大对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与政府、企业及行业建立广泛联系,建立科技服务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8、加强学术交流研讨

积极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同时大力鼓励校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研讨。对于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返校后要在院系或教研室进行汇报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今年,每个院系至少举办4次学术讲座,6次内部交流研讨,力争承办或主办1次学术会议。

学校计划筹备召开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安康文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9、研究探索符合地方高校发展实际的应用技术大学科技评价体系

科技评价体系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指挥棒,与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密切相关。今年将根据《教育部关于改善科技评价的意见》,按照学校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思路,广泛调研,研究探索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评价办法,加大对应用性科研成果、专利、科技服务的奖励力度,为下一步建立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科技评价体系做好准备。

10、加强科研管理,完善校系两级科研管理体系

要充分发挥院系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完善院系两级科研管理体系,实行分层管理、分级负责;从今年开始,按照院系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对院系科研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做为学校三位一体考核、绩效分配、评优选模、科研支持的依据。

要不断加强项目中期检查,改变项目结题验收方式,逐步推行会议结题验收;各院系要加强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督促到期项目按期结题,对于长期不结题项目予以清理。                   

 

 

                              科技处

                               2014227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  

办公电话:3261072    3261932   3261801    邮 箱:aku_kyc@a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