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年 度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所属部门 |
备 注 |
1 |
2008 |
有机化学科技创新团队
|
向纪明 |
化学化工系 |
|
2 |
2008 |
蚕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
孔卫青 |
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
3 |
2008 |
陕南方言研究
|
周政 |
中文系 |
|
4 |
2008 |
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余谦 |
经济与管理系 |
|
5 |
2008 |
智能信息处理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
王刚 |
电子工程与信息系 |
|
6 |
2008 |
秦巴山区区域特色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 |
杨松杰 |
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
7 |
2010 |
中国颂体诗诗学研究 |
郑继猛 |
中文系 |
|
8 |
2010 |
向量最优化的理论、算法及应用研究 |
成波 |
数学系 |
|
(1)有机化学科技创新团队
负责人:向纪明
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王浩东 谢娟平 曹国标 张丽惠 鲁绪会 陈久存 黄久林 程昆木 黄宏升
该团队成立于2008年,有机化学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向和天然产然开发两个方向。有机合成方向主要是对芳基乙酮酸酯的合成新方法及其不对称转化进行研究。用草酰氯单乙酯为酰化试剂,与芳烃发生F-C酰基化反应,合成10种芳基乙酮酸乙酯,该方法是一类合成芳基乙酮酸乙酯的有效方法。用合成的芳基乙酮酸乙酯为原料,在四乙氧基钛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得到8种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新化合物,在钛酸四乙酯催化下,与天然薄荷醇和冰片进行酯交换得到8种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类和4种芳基乙酮酸冰片酯类新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医用前景。在脯氨酸的催化下,芳基乙酮酸乙酯与环戊酮缩合得到较高立体选择性缩合产物,将缩合产物进行了选择性还原,得到新一类M受体拮抗剂药物的前体,为这类药物的合成可提供较方便的来源。用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为诱导基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别与硝基甲烷发生不对称缩合及有机锌化物发生不对称加成,得到有一定立体选择性反应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其不对称Henry缩合及与金属有机物不对称加成提供了前提研究基础。研究团队提供了30余种有机新化合物,特别是不对称合成方法研究已达到学科前沿,具有较强的不对称合成工作基础和对映体过量分析研究能力,初步形成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在这个发展方向共发表科研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2篇。
(2)蚕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负责人:孔卫青
团队主要成员包括:彭云武 包立军 黎欢吉 杨金宏
该团队成立于2008年,本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对安康地区12个地域的野桑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同一地区的野桑蚕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一株桑树上的野桑蚕遗传变异较小;同一地点不同代数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同一乡镇不同村组搜集的野桑蚕材料遗传距离较大。表明安康野桑蚕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较大,安康野桑蚕之间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和桑树人为修剪的影响,各区域间野桑蚕较独立。
-
培育的2个蚕品种“黄茧一号”和“金丝一号”通过省级审定:分别通过“黄茧一号”ד黄茧二号”,家蚕品种871×白河野桑的杂交,筛选分离获得2个新蚕彩色茧(黄茧,绿茧)品种,在通过多次试验后,通过省级审定。
-
研究获得了野桑蚕蚕沙DNA的提取方法:野桑蚕难以进行人工饲养,研究材料的收集,保存难度较大,常规研究方法需要将整个昆虫杀死取其丝腺或蛹提取基因组DNA,这使得对野桑蚕个体或群体进行的研究难以深入进行。本项目获得的提取野桑蚕蚕沙DNA的方法,提取的蚕沙DNA能够代替个体进行PCR扩增桑蚕肌动蛋白action基因和线粒体CoI基因,为野桑蚕种质资源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
(3)陕南方言研究
负责人:周政
团队主要成员包括:赵桃 杨静 史丰 杨运庚 周海霞 杨海蓉 郭洪丹 刘煜 李婷
团队成立于2008年,团队一直将陕南方言研究作为我们的重点研究方向,并一直关注着陕南乃至国内关于陕南方言的研究动向,特别在前沿性的问题上力争走在国内研究的前列,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陕南方言的分布和表现特征;
-
陕南方言的接触与混合;
-
陕南方言的历史层次;
-
陕南方言语音,词汇与语法。
团队充分发挥陕南母语的优势,以客观,准确,科学为原则,以丰硕的研究成果确保我校在陕南方言研究的中心地位,并以此推动了我校的汉语教学改革。陕南方言研究是近年来我国方言研究的热门话题,截至现在已有多位国内学者在涉及陕南的方言问题。团队承担国家,省,学院研究项目13项,出版方言专著一部,发表方言论文27篇,参加各类方言学术研讨会12人次,每次都向学术界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在省内乃至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研究的准确性,揭示问题的全面性,对历史层次的感悟性等等,其中周政的一篇“陕西西乡方言的语音差异及混合层次”在陕西省社科联,陕师大2011年12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与另外10位省内著名专家一起向大会做报告,得到了会议的高度评价。
(4)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负责人:余谦
团队主要成员:陈奇 单福东 赵临龙 查芳 崔晓明 成党伟 汪涌 李本庆 陈绪熬
团队成立于2008年,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总体组织下,不断明确研究方向,以培养和争取校级以上科研项目为重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特色研究方向已经形成。 团队主持的10个市厅级项目,全部集中在富硒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团队致力于地方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市厅级及以上项目10项,横向研究课题1项,合同金额5万元,发表论文共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篇,核心期刊12篇。团队在在“富硒”区域品牌建设的机理与路径,富硒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陕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团队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团队成员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主动参与到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智能信息处理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负责人:王刚
团队主要成员:钟生海 刘宏 王克刚 付争方 康亚娟 毛长林
团队成立于2008年,团队围绕智能信息处理中的人工智能及应用方向,提炼特色、凝聚队伍,形成了以智能推荐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核心和特色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不错成绩。团队成员7人,2009年至2012年,申请国家自然基金1项,厅局级以上项目数6项,校级项目4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CSCD核心期刊论文4篇,围绕智能推荐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王刚博士研究了基于语义的服务推荐,包括语义的产生,语义的提取,语义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服务计算理论模型与方法,毛长林研究生物养殖水环境的智能监测,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寻找到了一条途径,团队成员多次赴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如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心理所,西南大学等进行学习和进修,团队研究方向已经初步形成。
(6)秦巴山区区域特色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
负责人:杨松杰
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王军 屈国胜 袁海龙 杨芳 李川 朱新鹏 谢满超 蔡正旺
团队成立于2008年,秦巴山区区域特色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团队结合院学科专业建设,在秦巴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均得了较大的成果。初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服务区域,并初步形成了校内在各自研究方向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成为自己所在研究方向内的学术带头人。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是:
-
富硒食品研究与开发
-
安康木瓜属植物光皮木瓜与绞股蓝的研究
-
特色植物魔芋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7)向量最优化的理论、算法及应用研究
负责人: 成波
团队主要成员:赵临龙 王昭海 张东红 胡明娣 汪义瑞 刘铁 吴苏朋
该团队成立于2010年,团队主要研究向量优化问题,通过设计求解向量优化问题的算法,特别是更新具体有变动偏好结构的向量优化问题的一些数学概念,方法和处理工具,得到新的研究成果。团队不断探讨向量优化问题与数理经济,网络经济,决策和对策理论以及非线性分析中的许多问题有紧密关系,形成一些初步的理论结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团队将最优化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作为应用研究的重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
(8)中国颂体诗诗学研究
负责人: 郑继猛
团队主要成员:戴承元 孙鸿 罗焕玉 陈远洋 王丽芳 安朝辉 杨明贵
团队成立于2010年,颂体诗学在我国诗歌领域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颂体诗作为一种诗体,历代都有大量的作品产生,但作为诗学研究,除了对《诗经》颂诗有大量的突出研究外,其他研究都很薄弱。本团队将完成各时代颂体诗的资料整理,深入研究分析颂体诗歌不同时代颂体诗歌的发展演变、不同时代颂体诗歌内容形式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最后完成颂体诗学的理论建构。